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,一定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、创新是第一动力。
当前,不少企业面临着研发人才招聘难、招聘贵、研发投入负担重等问题。与此同时,部分高校人才由于种种因素制约,又缺乏服务社会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。
如何用好人才资源,赋能地方经济发展?如何让实验室内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?近年来,我区积极探索政校企“三维联创”机制,助力綦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4月6日,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会议室,一场学术交流会在这个地方进行。政府工作人员、重庆两所高校科研团队代表以及我区6家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,就现阶段政校企“三维联创”工作成效以及“科技服务地方经济、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”进行交流。
綦江区、在渝高校、属地企业“三维联合”协同创新项目推进交流会。记者 刘骏晓 摄
像这样的交流会,每月都会召开一次。会上,入驻綦江的科研团队会报告本月的科研进度,然后由专门团队评判打分。
交流会仅只是政校企“三维联创”工作的一部分。从2022年起,我区开始探索“三维联创”产学研发展新模式。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,来自高校的科研团队已陆续入驻我区不一样的层次企业,通过联合攻关、技术服务等方式,为公司可以提供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服务。
据区科技局局长邵怒涛介绍,目前,我区已经组织西南大学、重庆邮电大学、重庆师范大学、重庆科技学院等高校团队到我区企业深入调研论证,共有8个教授团队入驻开展技术探讨研究,全部入驻后预计将达到20个团队。
“这台自动校正机是我们公司自己设计,厂家针对我们的需求来进行生产。上面这几条数值,绿色表示校正结束,参数是指校正的波动,它总共有5个检测点,所以是5条绿色……”在重庆荆江半轴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公司质量部长吴穗为3名来自不同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讲解设备正常运行情况。
“师傅,我研究的是热处理质量工艺优化方面的课题,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,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,对这些工业参数进行建模优化,从而控制热处理工艺质量,你看这个方案行不行?”在綦江区余扬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一名硕士研究生和企业技术部技术人员,正从双排双线热处理炉入手探讨研究课题。
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,这样的交流场景每天都在綦江高新区的各个公司制作车间上演。
火热的公司制作车间成为高校科研团队的试验场,除了现成的试验材料和设备,一线工人还能为硕士研究生们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。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。我们在学校学的是理论,走进公司制作车间,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,感触很多,收获很大,对这个行业也有了一个更深次的了解。”重庆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凯表示。
不仅如此,科研团队更希望以公司制作线为实践地,不断研究,最终拿出“一对一”为企业生产提质增效的论文。这一想法也获得了企业方的鼎力配合支持。
“我发现企业的一些设备很先进,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短板,希望利用机器视觉来改进一些算法,提升设备精度和准确度,以更好地运用于生产实际。”重庆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陈顺强若有所思地说。
“我的初步想法是做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性系统。”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杨震直言。而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陈翔宇表示,经过试验,他的研究方向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了调整转变,现在主要向低碳高效这方面做研究,比如怎么来实现设备表面降温,提升产品质量。
“年轻人的思维活跃、创造性强,这对我们荆江半轴的老员工来说,有很大的激发作用,我们大家都希望借助他们的一些鲜活想法,结合公司发展实际,能够给公司带来一些有利转变。”吴穗表示。重庆荆江半轴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定于透露,目前该公司正在与高新区创建办、重庆科技学院围绕几个项目进行深度对接。
“我们希望能够通过‘三维联创’这样的形式,能够把科研人才留下来,推动我们公司实现良性发展。”綦江区余扬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泽扬说道。
一些企业负责这个的人说,在高校科研团队的帮助下,许多科学技术创新难题迎刃而解。他们表示,愿意拿出部分资金来支持科研团队的研究工作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联合有关部门着力解决校企合作中遇到的科研立项、经费支持等问题,为技术攻关提供有力保障,有力促进合作高校把论文写在生产一线。”邵怒涛表示。
记者了解到,目前,在綦江,随着政府、高校、企业三方合作的纵深推进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、教室与工厂相结合、教师与师傅相联合、教师与学生相联合、师傅与徒弟相联合的“五合”模式正在逐步形成。
“把齿轮加工成预定斜量,我们留一个带宽出来,然后经过热处理减去斜量,你指的斜齿轮是不是这样的?”“对对对,统一往一个方向斜。”“他们当前的问题是什么呢?不同的热处理工艺,它的变形不一样。同一个炉子里相同的热处理工艺变形,都不一样。”最近,各高校的科研团队每晚都会进行学术交流。为了督促检验团队每天的研究,带队老师也会热情参加到学生们的交流当中。
从交流的激烈场景中,你可以感受到政校企“三维联创”模式中高校科研团队的积极与活力。是的,“三维联创”是一颗种子、一块“品牌”、一个平台,不仅需要政府、高校、企业的多方发力,更需要全社会的协作努力,整合更多资源融入其中,激发科技成果成功转化,真正推动科技成果在綦江大地落地生“金”,以此来实现全区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