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中冶南方近期特别开展奋斗主题宣传活动,陆续为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精彩的企业文化小故事~
连铸高拉速是连铸领域所有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追求,作为一种国外引进的工艺,尽管国产连铸机后起勇追,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,国内在高拉速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却一直不得要领,拉速的提升始终没有实质性突破,最高不超过3.5m/min。
对于中冶南方连铸公司这样的专业化连铸公司而言,核心技术是公司发展的基石,高效连铸技术不可或缺。为响应技术攻坚,2011年,李富帅牵头立项《方坯连铸高效结晶器铜管研发》并成立课题组,带领着两位团队伙伴,踏上了高效连铸技术的漫漫求索路。
立项之初,由于对结晶器铜管的设计没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,对机器的运作也是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”,课题组只能从国外的专著文献和专利入手,研究国外结晶器设计原理进行仿照修改,再通过深入钢厂现场的生产实践调研,了解结晶器铜管的生产的全部过程,梳理生产的基本工艺,慢慢摸索。
双曲线型结晶器铜管是突破了黑暗的第一缕光亮,但实验磨合的过程却布满曲折。2012年在宣钢的线上测试数据未达到预期,李富帅根据实验效果对铜管设计做出系列优化,但后来钢厂进行生产调整,在宣钢的实验遗憾中止。
一直等到2013年6月,李富帅才得到机会进行第二次现场实验,本以为会迎来柳暗花明,没想到却是山重水复,前路茫茫。现场试验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,但炼钢厂却经历了三次人员大变动,仅仅是与钢厂工作人员的不断的磨合交流,就让李富帅费尽心力,加上设备老化严重不足以满足试验要求,钢铁厂工作人员配合意愿较低,重重波折导致最后的结果远远不如人意,李富帅也陷入了迷茫焦虑。每一次试验机会的争取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,却始终没取得成果,辜负了公司领导的期望,又不禁自我怀疑,是不是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就是错误的?
好在多年的研究让李富帅对结晶器的设计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,自我怀疑很快被推翻,李富帅坚定方向不动摇,整合过往经验,对结晶器做出一直在优化提升,最终提出了梅花型结晶器的设计理念,而这时,李富帅已经在结晶器的钻研之路上奋斗了四年。
试验不仅需要技术创新,也需要试验厂家方面的配合与支持,幸运的是,结晶器试验需要与阳春新钢铁拉速提升需求不谋而合。
2015年,李富帅带领团队在阳春开展进行高拉速试验,150×150mm连铸方坯拉速达到4.08m/min,实现了阶段性胜利;2017年,李富帅开发了高效水槽结晶器,小方坯拉速达到4.57m/min;2019年,新一代高效水槽结晶器开发完成,拉速达到5.07m/min,刷新国内小方坯连铸拉速最高纪录,试验过程中铸机状态稳定,铸坯质量良好,真正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。
长久的努力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。到试验完成时已是凌晨3点多,夜色深沉,睡意却被现场的欢呼雀跃驱散。现场人员热血沸腾,纷纷争着与大屏幕合影,想留下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。李富帅也激动得一夜无眠,回到宾馆已超越4点,但兴奋的大脑停不下运转,整个人精神焕发,简单收拾下便又跑去上班。
结晶器研发自此迎来突破,高拉速建设喜讯频来惊喜连连,先是于2020年突破5.73m/min,后来更是在三明钢厂实现了国内最高拉速6.02m/min。李富帅及其团队却没有就此止步,而是将目光放在了无头连铸轧制技术工艺的钻研上,进一步寻求稳定、高速自然生产拉速的实现。
到2022年,该技术的应用为阳春新钢厂增加了100万吨的年钢产量,按照400元/吨利润计算,每年增加纯利润4亿元!而仅是2018年10月至2019年底,该技术专利就以其行业一马当先的优势,为连铸公司创造了9.95亿元的销售额!惊人成就的背后,是李富帅及其团队十几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。
从2010年到2022年,十二年的时间 ,李富帅带领团队熬过亦步亦趋的跟学阶段,通过不断的自我创新实现高效连铸技术的领先引跑。一开始的三人团队也逐渐发展至十几人,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战,团队探索的脚步也愈加坚定井然,到现在已形成了以结晶器为核心,包括振动、拉矫机、二冷等系统技术的研发。
探索无止境,技术创新也永远没终点,李富帅坚信这一点,将继续在高效连铸技术领域稳扎稳打,过往的艰辛将成为他披荆斩棘的利器,勇敢攀登、坚如磐石的精神也将化为无形的火炬,在每个连铸人的心中熠熠生辉。
为讲好中冶南方故事,公司将围绕重点领域、重大主题,深度挖掘一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创新突破的故事,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克难奋进的故事,一批优秀工程、技术人员深耕不辍的故事,一批优秀党员奉献担当的故事,以生动、鲜活的故事,增强传播效果,扩大品牌影响力。